91、九十一个小朋友-《团宠反派三岁半》
            
            
            
                
    第(1/3)页
    虽说呦呦已经认得好多字了,但这本书上写的字,她还是看不懂意思。
    镜头语言?
    美学特征?
    镜头怎么会说话?
    她爸爸的电影拍的都是灰头土脸的叔叔,又哪里美啦??
    呦呦茫然地看着书上的那句话,只觉得高中生的世界为什么这么深奥,深奥得仿佛跟小学生之间横跨了一个银河系。
    而顾启洲看到小女儿震撼的表情,终于满意地笑了起来。
    “怎么样?还是有你哥哥也解决不了,只有你爸爸能解决的问题吧!”
    终于有一次占领了智商高低的顾启洲气定神闲,从容地抿了一口热茶,甚至在心里哼起了“咱们老百姓,真呀真高兴”的调子。
    但其实最让呦呦震撼的点不是这个,而是她这才发现——
    原来他们家的笨蛋爸爸这么厉害的吗!
    大约是因为从小在家里见识的都是爸爸被妈妈训斥得无话可说的样子,所以呦呦一直觉得她爸爸能赚那么多钱,只是因为运气好,从没想过这个跟他的智商有什么关系。
    直到此时的呦呦,看着被印在书上的名字,才猛然顿悟:
    这么一来,全家最笨笨的,岂不就真的是她了吗!!!
    就在呦呦陷入怀疑人生状态之时,丁尧和顾启洲那边也开始了他们的一对一大师级艺考补课。
    丁尧:“……这道题参考答案里面,关于您片子里蒙太奇镜头给出的分析说,您在三秒时长内一共用了近百个不同的机位,是为了烘托出这个杀人过程的激烈和刺激,但是我看了又觉得,会不会是因为您想暗示这个罪犯的心理状态之类的……”
    在顾启洲认真听着丁尧想法的同时,直播间里的观众也纷纷议论起这个电影,毕竟这是顾启洲的成名作,也是当年的票房冠军,网上至今津津乐道。
    【……我也觉得是在暗示罪犯的内心挣扎之类的……】
    【卧槽三秒一百多个机位啊,难怪我当时紧张得脚指头都抠紧了】
    【不愧是顾导,这技巧真的绝了!】
    顾启洲本人粉丝不多,但他的作品粉丝众多,大家爱屋及乌,夸完作品顺带着也夸他几嘴。
    不过显然顾启洲并不是很禁得起大家这么夸他。
    因为他下一秒就轻描淡写说:
    “哦,那个是为了过审而已。”
    丁尧&观众们:……???
    顾启洲还浑然不觉,继续往下讲:
    “原本的杀人过程我们十分钟就拍好了,结果当时制片人看到了,跟我说这么拍太血腥,过不了审,让我含蓄点,我心想那就多拍几个机位,镜头切快一点嘛,这还不简单。”
    顾启洲:只要我机位够多速度更快,审片的工作人员就卡不住我!
    丁尧想到了豆瓣知乎各个影评人每每提及此片,都要洋洋洒洒几千字来分析这三秒镜头是多么绝妙,多么技巧高超,多么值得载入史册。
    然而他们并没有料到,顾启洲完完全全是个天赋点点满了的艺术天才,他导戏全凭自己敏锐的艺术天赋,根本不会刻意研究某个技巧的意义所在。
    不知道他们听到原导演的真实想法,会不会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哭泣。
    顾启洲还追问:“这个答案是不是比你那个参考答案准多了?考试就按这个写,绝对满分答案!”
    丁尧微笑附和,并在心里给顾启洲的答案划了一个大大的叉。
    考试真要照这么写,那他这辈子也别想考上戏剧学院了。
    “……那最后这个长镜头?”
    “突然想到的,刚好轨道都铺了,顺便拍的。”
    “……那配角这句前后呼应,出现过两次的台词?”
    “点题嘛,你写作文不点题吗?咦,这参考答案怎么写出的五百字答案?”
    坐在导播间的周导额头青筋直跳。
    很好,他的“名导与新人演员的睿智对话”剧本,真的变成了睿智对话了。
    顾启洲和丁尧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同时,一颗失去梦想的团子失魂落魄的走出了书房。
    有人说,成长都是只在一瞬间的。
    在佛理里面,也有顿悟一说。
    呦呦觉得,她现在隐隐约约就有一种在顿悟边缘的感觉。
    她突然顿悟,自己现在是家里唯一一个对未来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咸鱼。
    妈妈演戏演得好,爸爸导戏导得好,哥哥是天才,姐姐是小提琴家预备役。
    可以说一屋子人生赢家了。
    可是……
    她好像没有任何喜好和目标。
    ……如果不算吃和睡的话。
    摄像师见呦呦坐在家门口的楼梯上不说话,问她:
    “呦呦在想什么?”
    第(1/3)页